您现在的位置是:统计 >>正文
加密到区货币一人的观察从穿孔卡块链位老
统计7人已围观
简介说起科技进步的轨迹,我父亲这个老IT人绝对有发言权。1979年他在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时,整天面对的可不是现在的触屏电脑,而是成摞的穿孔卡片。那时候连互联网这个概念都还没成形,谁能想到几十年后会发展成现在这样?互联网的野蛮生长史记得有次和父亲闲聊,他回忆起80年代中期之前,根本没有"互联网"这个统一的说法。那时候更像是诸侯割据——银行有自己的网络系统,高校搞自己的教育网,企业则在搭建内部网络。直到后... ...
说起科技进步的轨迹,我父亲这个老IT人绝对有发言权。1979年他在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时,整天面对的可不是现在的触屏电脑,而是成摞的穿孔卡片。那时候连互联网这个概念都还没成形,谁能想到几十年后会发展成现在这样?
互联网的野蛮生长史
记得有次和父亲闲聊,他回忆起80年代中期之前,根本没有"互联网"这个统一的说法。那时候更像是诸侯割据——银行有自己的网络系统,高校搞自己的教育网,企业则在搭建内部网络。直到后来TCP/IP协议逐渐统一江湖,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诞生。
有趣的是,当年的科技巨头们可没少打小算盘。微软、IBM这些公司都想打造自己的"围墙花园",要不是开源运动和标准化协议的崛起,我们现在上网可能还得像选运营商一样选择网络服务商。
加密货币的"重蹈覆辙"
现在的区块链行业发展,简直和当年的互联网如出一辙。各种公链就像当年的局域网,都在争着制定自己的标准。以太坊、Solana这些项目,不就是当年Novell、AppleTalk的翻版吗?
不过区块链有个独特优势——原生代币经济模型。这让底层协议首次具备了价值捕获能力,不像TCP/IP协议那样只能做个默默无闻的基础设施。说到这里,不得不提以太坊合并后的通缩模型,这招确实高明,让协议本身有了保值能力。
泡沫与新生
父亲总爱用"创造性破坏"来形容科技泡沫。98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时,他正在硅谷工作。那些只靠PPT融资的公司倒下了,但Google、亚马逊这样的真金白银却浴火重生。现在的加密货币市场不也正在经历这个过程吗?
老爷子对现在的区块链创业者有个精辟的评价:"他们还是群孩子,等他们开始像成年人一样思考时,区块链才能真正改变世界。"这话虽然直接,但细想确实有道理。技术成熟需要时间,当年互联网从ARPANET到万维网普及,不也花了30多年?
新旧思维的碰撞
有意思的是,老一辈科技人反而更理解区块链的价值。像马克·安德森这样的互联网先驱,现在都成了坚定的加密货币支持者。反倒是某些Web2时代的既得利益者,对新事物总带着批判的眼光。
说到底,技术创新从来都是螺旋上升的。从穿孔卡到云端计算,从局域网到元宇宙,历史的轨迹总是在重复中前进。加密货币或许还要经历几次泡沫和寒冬,但就像我父亲常说的:"好东西总会留下来,只是时间问题。"
Tags:
相关文章
市场震荡中的操作思路:加息前夕的布局机会
统计最近的市场走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!大饼在冲击27400美元附近后果然出现了回落,而以太坊则在1670美元附近测试着关键趋势线。作为一名在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想分享下我对当前盘面的看法。加息会议前的市场博弈距离周四凌晨2点的加息会议只剩40小时了,换算成四小时K线就是10根。根据我的经验,这种关键节点往往会出现剧烈的波动行情。记得去年12月加息会议时,市场就上演了一出精彩的"过山车"行情,价... ...
【统计】
阅读更多薄饼狂欢:CAKE代币为何成为DeFi投资者的新宠?
统计最近CAKE价格的飙升让很多投资者眼前一亮,这个被称为"薄饼"的代币到底有什么魔力?作为一名跟踪DeFi市场多年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PancakeSwap确实在去中心化交易所领域玩出了新花样。薄饼小店如何变身DeFi巨头?记得去年我刚开始关注PancakeSwap时,它还是BNB链上的一个小玩家。谁能想到短短一年时间,它就发展成了日均交易量破亿、用户超500万的头部DEX?这让我想起2017年Un... ...
【统计】
阅读更多机构眼中的潜力股:Falcoy与起亚XCH能否超越以太坊?
统计作为一个在加密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发现每次牛市都上演着同样的戏码:总有一批"黑马"能跑赢以太坊这样的主流币。数据显示,每轮牛市大约会有400-450个币种的表现碾压以太坊,这其中大部分都来自于即将在未来两年上线顶级交易所的新项目。让我分享一个有趣的观察:投资机构们就像老练的猎手,总是能在早期就嗅到机会。他们已经悄悄布局了100-150个潜力项目。从我经历的几次牛熊转换来看,这批项目往往就是... ...
【统计】
阅读更多